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脱贫之路】由“点”到“面”产业升级 带领群众富“腰包”

发布日期:2020-07-20 10:36 来源:城口县融媒体中心 城口手机台


从县城坐车,向西北方向行驶约20公里,到达龙田乡联丰村,车辆沿着挂在悬崖峭壁上的山路慢慢行驶,一路上崇山峻岭连绵不断、悬崖峭壁随处可见。

进入联丰村,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瓦房坐落在山脚,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的,就像金子般光亮。

微信图片_20200720102013

联丰村,因当地人祈求年年丰收而得名。村里大部分区域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是城口县二级水源保护地。

村里公路沿线,中药材产业长势旺盛,绿油油的树苗向上生长着。

因环保要求非常高,村内禁止发展任何可能污染环境的产业,村民们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天然森林盛产野生香菇、牛肝菌、羊肚菌、厥菜、土蜂蜜等山珍和细辛、野生天麻、重楼等中药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微信图片_20200720102018

官成贵,是联丰村的致富带头人,一说一笑是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可回到二十多年前,他可不是这样的。

20多岁的官成贵,为了维持一家五口人的基本生活,年年出去打工,什么活最累他去干,什么活最苦他去干,可即便是这样,到年底了除去自己的开支,最多能剩下2000多元带回家。“不仅钱没挣到,家庭也没照顾好。”

IMG_5524

2004年,官成贵放弃了在外漂泊的生活,决定在家发展。听说养蜂不费时,还能卖钱,官成贵一边在村里打零工,一边开始养蜂。

2007年,家里的老房子因年数久远,“大雨大漏,小雨小漏”,住着很不安全,官成贵决定借外债修房子。孩子读书,借钱修房,官成贵背上的外债像一个雪球越来越重。可他心里一直坚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2016年,政府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把官成贵的房屋修缮、卫生间改造、庭院美化,一时间,他的家重新换上新装,变了个样。那一年,官成贵的中蜂发展到200多箱。

接着,政府开始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学习养蜂技术,官成贵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学习技术,政府给予补助,还包吃包住,这样的好事谁不去。”官成贵脸上挂满了笑容。

微信图片_20200720102023

联丰村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经过多方摸索和考察,探索出一条“点+线+面”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首先打造多彩苗木基地。该基地由公司自主经营,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依托市场,以公司为基础、市场为主体,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村社协助流转土地等。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进行固定利润分红,村民可得红利增收。同时,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栽种苗木以及后期苗木回收起苗等增加收入。

然后,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连翘、玄参、五味子等中药材划片种植,形成线行,让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在联丰村全面铺开中药材种植面积,带动全村的人共同发展致富。目前,联丰村已发展种植玄参132亩,连翘300亩(7.4万株),五味子采摘基地10亩。流转村民土地130亩,每亩每年600元,有80多户群众受益。

微信图片_20200720102028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对于联丰村来说,基础设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乡村振兴已经打好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准备在产业发展上提升,让中药材从点上的发展要达到面上的发展,从我们现在的试运行达到我们最后的500亩规模,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基础。”联丰村驻村第一书记罗燕说到。 

IMG_5762

记者:张芝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