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数据快报】就业稳稳 幸福满满——我县59480名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复工!

发布日期:2020-05-18 11:29 来源:城口县融媒体中心 城口手机台

今年以来,我县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稳就业工作,确保就业扶贫工作纵深推进。

黄祖满 摄

1

一是创新建立工作指挥体系。

实行指挥长负责制,压实工作责任,确定由联系县领导和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抓实就业扶贫和劳务经济工作,各指挥长围绕就业扶贫和劳务经济工作全面做好统筹调度。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核查,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对推进进度不力、效果不佳、结果不实的乡镇(街道)予以通报。

2

二是落实就业台账信息动态更新。

在已建立的四本台账基础上,再次精准摸清已就业后失业、已外出未就业、有就业意愿但无就业门路三类劳动力情况,特别是贫困劳动力信息,并针对性提供就业服务,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同时建立就业后续跟踪服务台账,对建立的台账实行每月动态更新。

3

三是多方联动推动转移就业。

对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实行就业跟踪服务,充分利用乡镇(街道)辖区区位优势、基础施设建设及劳务经纪人队伍,及时做好与企业、工地、劳务经纪人的对接,输送未就业劳动力到合适岗位。通过帮扶负责人帮助找岗位、乡镇推荐岗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和劳务经纪人提供岗位、就业扶贫车间和县内重点项目吸纳等措施,让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或转移就业,防止因未就业返贫致贫。

 资料图

4

四是“三业”融合发展促进家庭增收。

对因为自身原因、家庭条件等因素限制不能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各乡镇(街道)组成专门力量实地到村到户到人了解家庭情况,结合县上“七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家庭产业,帮助家庭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实现“就业、创业、产业”融合,带动家庭增收。

5

五是规范管理实施过渡安置。

出台《城口县就业扶贫定点攻坚实施方案》,明确公益性岗位开发标准,通过制定考勤管理细则、建立奖惩机制,确保公益性岗位能够安排精准、使用精准、成效精准。关注重点人群,将县上审定的边缘户家庭成员、易地扶扶贫搬迁人员、未脱贫户人员作为公益性岗位开发的重点人群,为需要且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合理安排岗位,实现岗位“应兜尽兜”。

6

六是制定措施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高度重视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时摸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或就业需求,根据专业和就业意愿,及时做好岗位匹配和对接。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一人一策”分类帮扶,开展定制服务,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力争实现高质量就业。

 资料图

7

七是强化跟踪做好就业后续服务。

落实脱贫攻坚帮扶责任,督促帮扶责任人做好贫困户就业跟踪服务。按月做好帮扶贫困户的就业跟踪服务工作,每月入户走访时以户为单位收集建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摸清贫困户家中劳动力人数、就业岗位、务工地、工资收入、享受的就业政策等多项信息,及时反馈给村(社区),村(社区)及时与建立的劳动力台账进行比对更新,确保信息精准。

8

八是推出“一对一”贴心帮扶服务。

实行“一户贫困家庭”落实一名帮扶责任人担任就业政策宣传员,及时向帮扶对象宣讲职业培训、一次性求职补贴、劳务绩效奖补、创业担保贷款、交通补贴等多项政策,提高贫困户对就业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帮助帮扶对象申报相关补贴;分村(社区)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进行政策宣讲、岗位推送和政策在线解答,帮助农户掌握政策,分村实行台账式管理,对外出人员更换务工地、务工岗位的及时进行登记,确保实时更新,底数清晰,切实做好全县就业结构分析;分乡镇(街道)建立劳务经纪人工作群,通过工作群及时发布岗位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服务,劳动维权工作。

【数据快报】

全县农民工返岗复工数据截至 5 月 14 日,县农民工办、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和各乡镇(街道)采取点对点的服务,定制化的输出方式,全县 63692 人返乡农民工中,已返岗复工 59480 人,未外出人数为 4212 人,其中即将外出人数 2186 人,受疫情影响需再就业人数 39 人。返乡创业 143 人,培育劳务经纪人 275 人。其中通过一对一、点对点服务,有组织化的实现转移就业 8481人(其中通过劳务经纪人输出 5892 人)。建卡贫困户劳动力已就业 20055 名(已全面清零),超过去年建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人数 532 人。

张昌军 摄


0